7月31日晚,比依股份(603215.SH) 公告称,公司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浙江比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申请的通知》,上交所决定予以受理并依法进行审核。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尚需经上交所审核通过,并获得中国证监会作出同意注册的决定后方可实施。
同日,比依股份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拟向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6.24亿元,用于中意产业园智能厨房家电建设项目(二期)。
图片说明:比依股份定增募投项目,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比依股份的巨额定增
截止到2025Q1时点,比依股份总资产合计30.12亿元,总负债约18.16亿元,归母净资产约11.91亿元。对于一家净资产不足12亿元的制造业公司,一次性对外定向增发超过6亿元,相当于净资产的50%以上,不得不说是一笔“巨额”融资了。
截止到2025年7月31日,比依股份收盘价为17.93元/股,按照定增规则,定增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假设定价基准日为7月31日,则根据计算可以得到定增价格在14.70~18.37元/股的区间。按照6.24亿元募资总额计算,比依股份新增股本数量在0.34~0.42亿股的区间。
比依股份当前总股本约1.88亿股,定增完成后将上升到2.22~2.40亿股,老股东的权益将被大幅摊薄15.32%~21.67%。
值得注意的是,比依股份于2022年2月在上交所上市,通过ipo募集了约5.83亿元,如果这次定增完成,则比依股份通过资本市场的权益融资总额将达到12.07亿元,而自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分红约2.66亿元,派息融资比仅有22.04%。
图片说明:比依股份上市后分红明细,单位:万元,数据来源于Wind
“五折购”的股权激励
就在发布定增申报稿的前一个交易日,比依股份发布了《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按照9.26元/股的价格向公司78名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员工授予1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79%。
图片说明:比依股份员工持股计划授予名单,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按照7月30日18.25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员工持股价格相当于“五折购”,而对应的业绩考核要求也比较少见,仅对产品销量做出考核,而不对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做出考核要求。
图片说明:比依股份员工持股计划考核目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按照考核目标,2025年销售量同比2024年增长不低于10%,2026年销售量同比2024年增长不低于25%,先不考虑完成考核目标的难易度(后文将论述,这个考核目标很容易完成),这个考核目标本身就存在两个不合理之处:
第一:2026年考核目标不以2025年销量为基数,而以2024年销量为基数,这就导致有可能即便2026年销量不如2025年,但仍然可能达成考核目标。例如2025年销量暴增,基数变大后,2026年即便销量小幅低于2025年,但仍然可以达到2024年的125%;
第二:员工持股计划的考核目标反而降速了。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及各年报数据,以出口为主要方向的比依股份,除2022年因为海外去库存原因导致销量有所下滑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增长,2018~2024年公司产品销量的CAGR为13.51%,大于2025年考核目标10%,也大于2026年较2024年增长25%。
图片说明:比依股份历年销量及增速,数据来源于招股说明书、年报
“低门槛”的股权激励
除开“五折购”业绩考核目标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外,更存在门槛过低、非常容易达到的嫌疑。
一方面,2025~2026年本来就是比依股份的产能释放大年,销量上升本就是应有之意。
2023年10月25日,比依股份公告拟投资6亿元建设“中意产业园智能厨房家电建设项目”,项目预计达产后可贡献产能2000万台。根据2024年报中的表述,目前该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同步展开初步试产准备工作。
另外,根据公司2024年报表述,公司在泰国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厨房家电工厂项目,建成后完全达产可贡献每年700万台产能,其中一期工程已开始投产。
从财务报表上看,比依股份的在建工程由2023Q4的0.68亿元上升到2025Q1的5.38亿元,这无疑印证了2025~2026年是比依股份的产能释放大年。
图片说明:比依股份在建工程快速上升,数据来源于Wind
另一方面,若存在销售压力,不排除存在降价促销量达成业绩考核的潜在动机。正如下表所示,以代工为主营模式的比依股份,毛利率本来就低,当前还处于下降通道。而以销量作为业绩考核目标,一旦下游需求景气度边际下行时,更容易触发管理层以价换量的动机,从而进一步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图片说明:比依股份毛利率变化,数据来源于Wind
一方面在向资本市场“巨额”融资,另一方面又在设置不合理、低门槛、“五折购”的股权激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最后受伤的似乎都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