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1409亿元

  去年新能源车险“成绩单”有喜也有忧。喜的是,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达1409亿元,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忧的是,去年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状态。

  为解决新能源车险“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高难度“附加题”,近日,多部门联手出招,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着手寻求解决之道。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一“附加题”必将得到破解。

  新增市场的“烦恼”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提升,车险新增市场迎来广阔空间。从发展趋势看,新能源汽车符合国家绿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车险增量市场的主力军。然而,涉足这一承保业务的保险公司整体处在持续亏损的状态。

  从市场增量方面看,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同比增速达52.93%,明显高于车险整体保费的增速(4.52%)。从赔付情况看,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保信”)发布的我国新能源车险2024年赔付信息显示,去年,我国保险行业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状态,共承保车系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尚未考虑财险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成本)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

  新能源车险阶段性出现赔付率高及亏损现象的原因何在?中国精算师协会和银保信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及四大原因。一是维修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一体化程度较高;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采用维修授权模式,社会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共同抬升维修成本。二是出险率较高。凭借低使用能源成本优势,新能源汽车成为营运类车辆的优先选择;新能源车主相对年轻,车主驾龄相对较短;新能源汽车提速快、噪音小等因素拉高出险率。三是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例如,新能源汽车在投保时,存在兼职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兼职营运货车按非营运货车投保等情况。四是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未能充分反映其真实的风险水平。

  因此,在当前实践中,新能源车险呈现市场快速增长、承保持续亏损的状态。“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车主想要投保而难找到愿意承保的保险公司。

  产业协作 深化改革

  直面难题,深化改革,是寻求破解之道的必选项。加强产业协作,共同降低新能源车险运行成本,值得期待。

  为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出一揽子政策举措,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市场规律,探索改革创新,促进新能源车险业务降本增效。

  《指导意见》拟定21条举措,直击当前新能源车险痛点。《指导意见》提出,要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维修成本高,正是当前新能源车险行业性承保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未来,将统一新能源汽车维修理赔标准,合理开放维修体系,提高社会化程度和零配件通用性,推动降低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

  《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中国精算师协会和银保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实际需要,在必要时公布赔付率超过100%的有关具体车系信息。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倒逼车企优化设计、提升车辆使用安全性和维修经济性等。

  在新能源车险供给方面,《指导意见》提出,稳妥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

推荐阅读:

券商晨会精华:京沪房价止跌传递积极信号,有望加速房地产市场预期的修复

纵横股份:助推低空经济时代,开启无人机产业新纪元

紧急增持B股逃离退市红线,海航控股彻底“脱险”了吗?

上市公司成创新主力军 强研发投入助力业绩高增长

宇谷科技创业板IPO折戟 两轮换电是门好生意吗?

分红险成为低利率环境下的理性优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